名师风采

名师介绍

王苏平,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政史系。曾在太原理工大学附中、山西省团校共青中学任高中历史教师,中学高级教师。荣获太原市优秀教师、优秀班主任、市级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。多年连续参加高考阅卷工作。曾在《山西师范大学学报》《山西日报》等刊物上发表“中外历史对比教学”“浅谈毛泽东思想”等论文十多篇。


访谈实录:

1、王老师您好!有人说,喜欢教师这份职业是因为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天真和纯洁。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?相比入职之初,您的心境有什么变化吗?

我也喜欢孩子,所以选择了能陪伴孩子的职业——教师。从孩子们清澈明亮的眼瞳里,我看到希望和活力;从他们伏案执笔的求知渴望中,我感到欣慰和充实。我的从教路,是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之路。这个过程,不是简单的园丁浇灌桃李,而是用灵魂塑造灵魂、用师表擎起灯塔的过程。我庆幸这个职业给了我同孩子们携手共舞的机会和舞台,给了我“教师”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称号。现在,不仅喜欢,我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。

2、我们常说“牢记历史,开创未来”。您觉得历史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?

“牢记历史”就是要“开创未来”。探寻历史真相,总结历史经验,认识历史规律,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。唐太宗李世民说过:“夫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我们学史就是学做人,学做事,培养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,提升思辨能力,涵养家国情怀。

通过历史学习,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,发展历史思维,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只有不忘我们中华民族那辉煌灿烂的历史成就,牢记近代中国曾经历承受的苦难屈辱,才能不负今天的使命担当,在振兴中华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把握正确方向、积蓄无穷力量。

3、据调查显示,一些学生喜欢历史,但不喜欢历史课。作为我校历史学科的首席教师,您觉得,教师应该如何把历史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?

学生喜欢历史,多是对历史上的某人、某事或某时代等感兴趣。而历史课则要学习纵贯上下几千年、横穿世界几大洲的人类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宗教等的发展变迁史。其包罗万象,头绪繁多,确有学生感到难以学懂弄通、甚至没了兴趣也在情理之中。

叶圣陶曾说:教师为教,不在于全盘授予,而在相机诱导。

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,课堂教学应当凝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,以情景化、多视角、多层次的课堂结构体系,将历史人物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深入、具体、生动的展示与分析,让趣味性的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常态,引导学生探析历史成因,挖掘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试着做客观判断。

带着激情真情进课堂,带动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等环节中碰撞思维,点亮智慧的火光,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,引导学生去阅读、去思考、去倾听、去表达、去总结、去应用、去反思。

4、在国家新高考方案“3+1+2”中,历史成为首选科目“1”,学科地位十分突显。在指导学生学习、运用历史学科知识过程中,您的窍门和方法是什么?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?

我们常说“教学有法,教无定法”。同学们学习也如此:学有其法,学无定法。“有其法”是说,作为文科的代表学科,学习历史要在正确理解下“博闻强记”,要遵循学科普遍的解题规范和规律等;“无定法”是讲,要结合个人自身的实际,选择适合自己、正确有效的理解方式、记忆方法等。

总体上,我有三点建议:首先,一定要牢固掌握每节所学的知识要点。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体的人和事组成的,就如同学语文时要对六要素“时间、地点、人物,事件的原因、经过、结果及影响”等方面有科学理解、准确掌握。其次,理清线索,对比异同,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,把握每段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。例如,世界史主要理清大国的国别史、国际关系史及国际格局的发展;中国史要理清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制度发展和成就,近代的落后屈辱和探索抗争,现代的探索实践、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。第三,勤能补拙。切记要多看、多记、多背、多练、多复习。

5、您曾在太原、上海两地的知名学校执教多年,在教师生涯中,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教学难题?如何化解它?

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真不少。最棘手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上历史课兴趣。概括的讲,除了梳理教材内容、挖掘重难点以降低学生无效劳动之外,主要还在于教师必须:掌握课程标准,明晰课堂目标;研究教学艺术,激发学生兴趣;科学互动,激活思维,让课堂有温度;引领迁移,增加课堂的深度和广度等等。

例如在认识“二战”问题上,我这样处理:随着历史服务于政治的需要,有些二战中的加害国不认真反省历史,反而右翼势力抬头、篡改历史教科书,如日本极力淡化历史事件的价值色彩,把“南京大屠杀”改成“南京事件”等中性表述。而我们国家的教科书对一些历史事件仍然采用过去的提法,用中性词语表达,如:“九一八事变”“七七事变”等。史实涉猎面广的学生提处疑问时,我引导他们,在学习中可以自觉加上九一八“日本侵略东北”、七七“日本全面侵华”这些价值观明显的表述,得到学生认可……

好的教师应是一个好导演、好演员,让学生随着你的艺术指导融入到你编织的学习情境之中。

6、《礼记》中说“教学相长”。站在老师的角度看,除了“教”,也存在着自身的“学”,能给我们青年历史教师们一些指导和建议吗?

    现在“终身学习”的理念已经被社会所接受,教师更要以专业成长为中心,广泛涉猎,博览群书,充电提高。经常与人交谈交流也是学习的好方法,拓宽眼界除了读书学习外,与人交流是最佳捷径。在教学的同时,还要总结教学的经验,随时记载教学收获、感悟,做探究型、学者型的教师。新时代要求我们:“终身学习”不只是强调知识的更新,还涵盖理念的更新、方法的更新和师生关系的更新等。为人师者应该做一个以生为本(理念更新)的、贴近学生的(关系更新)、博学广识的(知识更新)、富有创造力(教法更新)的教师。总之,对一切来说,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。


策划  PLAN

唐海海

统筹 OVERALL PLANNING

胡朝明

责编  RESPONSIBLE EDITOR

鲁书沛

采访人  INTERVIEWER

李  珣

编辑  EDIT

刘晓果

制作  FABRICATION

随延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