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教育
      我一直认为,任何老师其实都是自己培养自己。所谓“自己培养自己”,意思是无论实践、思考、阅读还是写作,都是别人不能取代的。年轻老师在工作中的难题也只有靠自己去解决,而不能仅仅靠“请教”。把难题当课题是最好的教研科研,也是最好的成长方式。如果遇到难题便想到“请教”名人,其实是放弃了成长的最佳路径。所以我说过,对年轻老师而言,最好的请教对象是自己。 但总还是有老师习惯于“请教”。比如前不久,我就收到一些提问。这是最让我为难的时候。倒不是我不愿回答问题,而是怕我的回答无法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,提问老师拿去“不管用”,这不就辜负了人家对我的信任吗?因为教育是个性的艺术,从来没有“万能钥匙”能够打开所有的“锁”。但我还是试着做些回答。只是我的回答总会带有我个人的色彩,我也只能以我的经验作答。 下面的回答,有话则长,无话则短。每句话不一定都是对的,但绝对是真的,因为我的确是真诚的。 李老师,我班上有几个学生特别逆反,无论我说什么,都和我对着干!如何和这类学生相处? 逆反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,但却不是他们独有的心理,成人难道没有逆反的时候?只是不那么突出罢了。我说这点,就是想告诉你,要从容而淡定地看待孩子的逆反,甚至理解他们的逆反。逆反至少包含着不盲从,而不盲从正是独立思考的起点。 当然,理解不等于迁就。但因为逆反而和孩子对立,显然达不到我们的教育目的。因此,我首先还是要强调尊重,这是教育的前提。这里的尊重体现在—— 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诉说。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该善于倾听。必须摆正师生关系,不能仅仅把师生关系看成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;还应该认识到,师生同时也是平等的朋友。既然是平等的朋友,那么当朋友向我们诉说的时候,我们当然应该耐心地倾听,并用温和的眼神鼓励孩子畅所欲言,一吐为快;通过“倾听”走进孩子的心灵。没等孩子说完便因为他们的“逆反”而自以为是地打断孩子的诉说,孩子只会更加逆反。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。面对孩子的倾吐,包括逆反,班主任任何不屑或不以为然都是对童心的亵渎。对孩子的理解,不是从成人的角度去理解,而是以一颗孩子的心去理解。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:“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,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。”所谓“会变小孩子”,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“孩子的心灵”——用“孩子的大脑”去思考,用“孩子的眼光”去看待,用“孩子的情感”去体验,用“孩子的兴趣”去爱好! 多提建议,避免训斥。既然是孩子,他们的观点就不可能都是正确的,他们的想法也不可能都是成熟的,这需要老师的引导,否则便是老师的失职。但是这里的“引导”,不应该是不着边际的空洞说教,更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训斥,而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建议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,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,而应该充满人情味;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关切,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。在谈心过程中,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一起分析并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,孩子会不知不觉把我们当作朋友进而更加信任我们。 李老师,我是一名刚教书不到一年的新老师,想请教您,年轻教师的成长,应该从哪里开始突破? 这个话题太大,大得足可以写一本厚厚的著作。请原谅我只能简要回答。我建议你把突破口放在上好第一堂课,在第一堂课里让所有学生迷上你!如果你在第一堂课里,就让所有的学生成了你的粉丝,那么你就为你的教育奠定了一个极好的基础。当然,你已经工作快一年了,那你的“第一堂课”早已过去,你现在就要想法设法把每一天的课上好,让学生每天盼着上你的课。通过上课,带动你的研究、阅读、反思,等等。这正是成长。 阅读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,但是具体来说,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爱上阅读,特别想请教您! 你首先成为一个阅读者,让你的自然而然的书卷气去感染学生;其次,和学生一起阅读,彼此感染。就这么简单。 我最头疼和家长沟通了,有些家长真的不是很讲理。李老师,究竟应该怎样跟家长沟通? 关于和家长沟通,我倒是有一些经验,这里说出来和你分享,供你参考。 第一,通过阅读启迪家长。我给家长推荐一些书,让他们读,有的书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。当然不是立竿见影,但阅读对家长的影响的确是潜移默化的。 第二,通过写作改变家长。让家长写作,就是让家长随时反思自己的教育。所谓“和孩子一起成长”,其实就是一起反思。 第三,通过书信沟通家长。我爱写信,给学生写,也给家长写。之所以要通过书信与家长沟通,原因有二:一是双方见面时间有限,而通过写信的方式在时间上则比较灵活;二是有些话如果当面对家长说,家长不一定能够接受,而通过书信我可以在语言上更有分寸感,更容易打动家长。 第四,通过孩子促动家长。孩子一方面受大人(老师和家长)的教育,同时也在教育着老师和家长。在我的眼中,学生既是我的教育对象,也是我的学习对象,同时还是我教育和影响家长的“同盟者”。我给学生家长提出的要求,往往通过孩子给他们的父母提出来,这就是“通过孩子促动家长”。 第五,通过家长转化家长。让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家长以自己的现身说法,去影响另一部分还不够优秀或者正在走向优秀的学生家长,是我常用的方式。虽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,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个性,但同样在一个班,接受同样老师的教育,为什么孩子之间会出现那么大的差异?这些差异当然不能都归因于家庭教育,但家庭教育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。所以,家长之间的互相影响,有时候胜过班主任喋喋不休的“教导”。 第六,通过面谈感染家长。面谈包括家长校访和教师家访。校访我不多说了,但想强调一点,就是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犯了错误,而在办公室训斥家长。关于家访,我提几个原则:1.全面。就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家访。2.尊重。就是尊重家长,事先约定,尽量不给人家添麻烦。3.廉洁。决不通过家长谋取私利,君子之交淡如水。4.鼓励。不能仅仅是告状,更多的还应该有鼓励。5.观察。观察孩子的房间、摆设,包括客厅的布置,还有家长的教养、孩子的礼貌等等。 学生不写作业怎么办?您是怎么留作业的呢?有什么技巧吗? 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,但正是这份信任,让我下面的话有点不忍心说,但我又不得不惴惴不安地直言:作为一个老师,连学生不写作业都得请教别人,恐怕是不合格的老师。我教书30多年,除了阅读和写日记,我极少或者说基本上没有给学生布置语文家庭作业。这有我所有教过的学生为证。最近,一位我20年前教毕业的学生还说她读小学的儿子语文作业太多,她说:“我妈妈说,怎么刚进小学就这么多作业?李老师当年教你高中也没什么作业嘛!” 李老师,现在的学生很难管,怎么才能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? 送你一句话:一个优秀的教师,一刻也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。 我一直觉得您是一个充满精力、活力四射的人?您靠什么保持对工作的激情? 从来没有刻意提醒过自己要保持所谓的“激情”,教育生活化,生活教育化,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。 李老师,您做了这么多年老师,觉得做老师幸福吗?我觉得工作很累,很琐碎,压力特别大,老师如何拥有职业幸福感呢? 无数人问过我:“李老师,你有没有过产生职业倦怠的时候?”我说:“如果我说我也有过,你们可能会觉得我很真实,会认为李老师‘是人不是神‘,但那恰恰不真实,因为真实的情况是,我从来没有产生过职业倦怠。我知道现在有人或许也认为我的答案很假,但我必须诚实。” 不累而且幸福的原因仅仅有两点:保持童心,随时和孩子一起玩儿;不停创新,让每一天的工作都不重复昨天的故事。 想想,时刻保持着最初的童心,随时都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一块儿,这是何等的开心!时时刻刻都以一双研究的眼光打量每一堂课和每一个孩子,这是何等的有意思!从事如此开心而又有意思的职业,怎么会倦怠呢? 怕就怕本来一颗纯净的心渐渐蒙上灰尘。工作第一天,面对孩子们叽叽喳喳的“老师好”,你会感动,会欣喜,进而也激动地大声回应:“同学们好”;但10年之后呢,同样是面对孩子们叽叽喳喳的问候,你可能已经不激动了,只是用鼻子“嗯”一声,算是回答。再过20年,当又一批孩子们同样叽叽喳喳地对你说“老师好”的时候,你甚至可能因为习以为常而不屑搭理了。如果真的是那样,说明你的童心已经失落,而幸福则已经离你远去。 职业倦怠往往体现为不再激动,不再欣喜,校园的一切对你来说,都司空见惯,都麻木不仁,一切都是“就那样”。 第一天踏上讲台的时候,我们是那样的纯粹,没有功利心,没计较过收入,没想过如何算“工作量”,也没想过什么“教坛新秀”什么“市优青”什么“省级骨干教师”之类,想的只是怎样把眼前的这一堂课上好,怎样把眼前的这群孩子带好,那时候,教育就是教育,而不是“荣誉”,不是“职称”,不是“论文”,不是“课题”……课堂上孩子们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,下课后孩子们一声声无邪的笑声,就是我们全部的追求。 因为单纯,所以快乐。